咖哩在我們家餐桌上是最常見的一道菜餚☺️
應該住在馬來西亞的大部分人都會喜歡😘自己煮的好處是所有的香料和味道都可以自己調整比例
這次有加入椰漿,如果不喜歡椰漿的可以自行加入植物奶或者腰豆漿
咖哩粉 5大匙
Kurma powder 1大匙
黃姜粉 1大匙
Rempah醬 2大匙Rempah醬食譜
辣椒粉 2大匙
以上用適量水調成糊狀
用油慢慢炒香,加入咖哩葉、香茅、班蘭葉,再加入蕃茄.之後加入適量水稍滾一下.用黃糖、山盬、蘑菇精、醬油調味再加入煎好的素余,要好時加入一點椰漿即可.
我對印度素炒面的印象就是咖哩粉味和蕃茄醬的味道,不是很愛😂😂
可是老師的這個食譜完全顛覆了我對這道面的味道,我超喜歡的.在打字放部落格的同時面已經被拿得七七八八了😆😆😂超誇張的
🙏🏻感恩師傅分享的~
[古早味印度炒麵]
材料:
A.
Rempah糊 1湯匙
辣椒糊 1湯匙
罐裝番茄糊 1湯匙
芫荽粉 1茶匙
B.(材料自行拿捏)
包菜絲(切粗絲)
菜心(切段)
豆乾(切丁,過炸)
黃麵 300gm
豆芽
青辣椒圈
豌豆
馬鈴薯(煮熟切丁)
桔子/酸柑 2顆
雞蛋
醬清
黃瓜片
番茄醬(面炒好配著吃)
做法:
1.熱少許油,把材料(A)拌炒香香,然後加入包菜絲和菜心拌炒片刻。
2.接著加入豆干+麵條+豆芽+青椒圈一起拌炒均勻。
3.再來加入豌豆+馬鈴薯丁,擠入兩顆桔子汁和著麵條配料一起大火拌炒至香味四溢~
🤗純素古早味印度炒麵可以盛碟咯!
4.有吃蛋的朋友,就接著步驟,把麵條向著鍋子傍邊推開,空出鍋子中間最熱的位子,倒點食油,把雞蛋加入,加點醬清提味,稍微把雞蛋撥散開來,然後大火把麵條與雞蛋翻炒結合,片刻即可盛碟。
5.最後加上黃瓜片,再淋上適量的番茄醬。
噠啷~
一份香噴噴又美味的古早味印度炒麵就可以上桌啦~
❣️❣️❣️師傅溫馨分享:
炒麵條的時候,如果覺得太乾可以適量加一點熱水調和拌炒。
這個有淡淡的蛤蚧味卻找不到蛤蚧🤭🤭
謝謝老師的分享
[老黃炒粿條麵] 2人份(我只用粿條)
粿條 適量
黃麵 適量
素朱油 適量
豆芽 適量
雞蛋 3顆 (沒吃蛋就不加)
胡椒粉 適量
醬清 適量
黑醬油 適量
黑醋 1湯匙
糖 1湯匙
(黑醋與糖的分量定為1:1)
做法:
1.打三顆雞蛋,加入少許胡椒粉。(沒吃蛋就不加)
2.熱鍋,倒入適量素朱油,把準備好的雞蛋倒入鍋中拌炒,加適量醬清提味。
3.加入粿條與麵條拌炒片刻,加入豆芽菜,倒入黑醋,糖,與適量的黑醬油一起拌炒至香香即可盛盤。
古早味老黃炒粿條麵完成~
在煮仁當時,老三已經聞香而來一直望~
這次加了椰漿和kerisik(椰粨)~香🤣❤️老三說:媽咪這個才是正版咖哩啦!妳每次都放腰豆🙄
煮好要先拍照,他又催:媽咪妳可以快一點嗎?🙄有人口水都快流光了⋯⋯然後我問:點香了咩?他飛得比火箭還快一下就回來了⋯⋯🤨
食譜(謝謝陳寶茱的分享)
~素仁当咖喱~
材料:
香茅3支
姜1小塊
黄姜1小条
南姜1小塊
辣椒干大约6条
红辣椒4条
香料:
咖喱叶2支
咖喱粉2汤匙
麻疯柑叶5片
八角3粒
桂皮1支
丁香6粒
椰酱200ml大约
清水
调味:
盐,菇粉,糖,酱油各少许
椰粕(Kerisik)3汤匙(椰丝干锅小火炒至褐色)备用。
素羊肉大约300g
马铃薯4粒(切塊先炸熟)(我沒有炸直接燜到軟)
*我自己另加了兩粒蕃茄
做法:
将材料用搅拌机打烂。
起锅放油把材料炒香。
加入香料继续炒,倒入水煮滚。
这時放入己炸好的马铃薯,素羊肉和椰粕炒。
放椰酱和调味料,煮到差不多收干汁起锅,(如果要多汁就不要太干)。